体育博彩

新闻公告 News & Bulletin
社会实践日记 | 感悟寻乌经验,探索振兴新篇
作者:赵一锦 顾佳豪 王圣希 伊尔玛 王嘉丽 俞杨杨 张 珅 孙新皓然 张毓轩发布日期:2025-11-11点击数:

体育博彩-体育博彩导航 (一带一路研究院)的师生们分成8支调研小组,带着不同的调研任务走进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他们的足迹遍布南桥镇高排村、青龙岩景区、“花开了”生态景区、幸福小镇等多个点位。

同学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双眼记录变迁,在客家古宅的烟火气中感悟治理智慧,在丹霞地貌的壮阔里体会生态理念,在田间地头的实践中探寻产业路径,沉浸式解锁新时代的“寻乌经验”。

客家文脉里的治理新篇

调研首站,第一至第四小组的同学们来到了南桥镇高排村的陈氏云魁公祠大夫第。这座近300年历史的客家宗祠是客家古建筑的瑰宝,集客家民俗文化之精华,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2019年,这座祠堂被赋予了新功能,经村民商议与政府统筹,这里被修缮改造为村综治中心和文明实践站,在恢复历史风貌的同时为现代乡村治理发挥重要作用。

如今的大夫第,既是客家文化传承的阵地,也是乡村矛盾化解的“前沿阵地”。由“身边好人”、“五老”志愿者等组成的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客家文化保护、非遗传承活动,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研学中薪火相传。当地还创新性地推出“讲法调”、“祠堂调”“长者调”“家训调”“食茶调”等“五调”模式,将客家宗亲文化、家训美德融入治理,实现纠纷就地化解,和谐治理的同时提高了村民法治意识。屋主陈老师作为第十代传人,提及古宅变迁时感慨,政府出资保护与族人开放共享的双向奔赴,让老建筑在活用中获得了真正的生命力。

屋内留存的天窗设计、“前有照后有靠”的布局,不仅藏着先民的生活智慧,更盛满了客家人“一家客,百家待”的温情——队员们品尝的艾米果、炸糯米饼等客家茶点,正是这份热忱的生动注脚。

自然馈赠中的共生智慧

如果说大夫第是人文治理的缩影,青龙岩景区则展现了寻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样本。作为国家AAAA级景区,这里21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与龙岩古寺、天国遗址、红军泉等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一至四小组的同学们沿东江源头徒步,“鳄鱼探海”的奇特造型、陡峭如天梯的一线天、承载百年记忆的西风古道,都让大家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而这份自然之美背后,是科学治理的巧思。过去景区仅靠溶洞景观吸引游客,体验单一。近年来,当地政府秉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结合红色资源与历史文化,引入多种户外体验项目,推动景区从单一景观向多元业态转型。途中随处可见的油茶树,作为世界四大油料植物之一,兼具经济与药用价值,成为当地生态与经济兼顾的生动载体。有队员在赞叹风景之余也建议,可增设登山缆车、特产小店等配套设施,让这片美景被更多人知晓。

同样彰显生态智慧的还有第五、六小组调研的“花开了”生态景区。景区得名源自王阳明思想,寓意着“内心觉悟与美好生活的绽放”。“花开了”也象征着寻乌的巨大变化。十年前,这里因柑橘“黄龙病”而遭受重创,果树被砍光,变成了一座荒山。经过合理的规划与良好的治理,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如今这里已成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这里将优质生态资源转化为康养民宿、森林步道等旅游产品,实现了“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更难得的是,当地居民延续“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传统,以“树屋”、“山屋”的形式将建筑与自然相融合,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生态之美。来自美国的达励恩同学不禁感慨,“自己也要读一读心学”,来理解这种独特的古代智慧。

数字赋能下的乡村振兴

除了文化与生态课题,第七、八组的同学们还将目光投向寻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深圳对口帮扶建设的幸福小镇,“同饮东江水,深寻一家亲”的标语格外醒目。这里作为以蔬菜产业为主导的互联网“双创”小镇,阿里巴巴(寻乌)客户体验中心尤为亮眼。这一国内首家县级客户体验中心,通过政企合作模式培养数字人才,带动农户数字化增收,为县域电商生态注入活力。

农产品产销环节的探索更显农户智慧。第五、六组的同学们在与水果供销店罗老板夫妇的交流中了解到,为提升果品品质,他们主动转型生态种植,用盖网防虫替代农药,以农家肥提升甜度,即便砍伐病树承受短期损失也坚持产业升级。此外,他们还尝试引种百香果、打造“灵芝生态鸡蛋”等特色产品,并通过网络直播拓宽销路。不过同学们也发现,农户们仍面临果价下跌、电商运营能力不足、国际渠道难打通等困境,这让大家深刻认识到,生态种植需搭配稳定的市场端与品牌赋能,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调研途中,同学们还得到了专业指导。第七、八组的指导老师梁媛老师从产业概览、产业链运作到主题深化,为队员们梳理调研思路;赣南师范大学社会主义发展传播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文学与新闻传播体育博彩 邹月华老师则传授了“拉家常式”调研技巧,让大家明白踏实钻研、贴近民众才是调查研究的真谛。

“世界汉学与中国学国际人才实验班”的中外同学们在调研中收获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来自厄瓜多尔的伊尔玛同学在同组中国同学们的帮助下,沉浸式感受客家文化与寻乌精神,从课本上的“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到亲身体会毛泽东寻乌调查时的务实作风,她深刻感悟到”To understand a place, you have to immerse yourself in it”,也就是“如欲理解一方水土,则需自身沉浸于斯”。

从客家古祠的治理创新到山水间的生态实践,从电商小镇的数字赋能到农户的转型探索,寻乌的每一处都藏着协同共生的密码。而此次参与实践的这群青年调研者,正将所见所闻化为思考,把寻乌故事带向更远的地方,用青春视角为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注入蓬勃的力量。

上一条:体育博彩 2025级研究生赴国图研学
下一条:社会实践日记 | 踏寻红色足迹,践行调研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