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博彩

新闻公告 News & Bulletin
秉承寻乌调查精神,落实总书记复信要求
作者:刘奕男发布日期:2025-11-14点击数: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北京语言大学关于学科建设的工作部署与相关要求,体育博彩 (一带一路研究院)开设了“世界汉学与中国学国际人才实验班”以服务我校国家文化战略、培养高端国际化人才的战略目标。项目由段鹏校长、韩经太教授、徐宝锋教授等顶尖学者领衔,依托世界汉学中心和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构建“语言+文化+传播+艺术”的交叉培养体系。实验班采用中外博导双导师制,联合海外汉学家共同指导,采用中外学生同堂授课、全员全程学业导师制等创新培养办法,鼓励多语种研究与经典译介,并让学生深度参与国际汉学交流实践。实验班致力于培养既深谙中华文化精髓,又具备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为助力学生成长为世界汉学与中国学领域的国际化精英人才,增强中国学术话语权、推动文明互鉴提供有力支撑。

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青年汉学家的复信中勉励大家当好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在促进汉学研究和文明互鉴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总书记复信恰逢体育博彩-体育博彩导航 (一带一路研究院)师生赴江西寻乌实践调研,引发了世界汉学与中国学国际人才实验班汉学与中国学专业同学的热烈反响。

“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上图左二:王嘉丽,中:伊尔玛,右一:吴思远)

“江西寻乌不寻常,澄江脐橙美名扬”——脐橙园迎来了青年汉学家,这些小明星在当地大受欢迎。来自巴基斯坦的吴思远同学说:“习近平总书记希望青年汉学家‘向世界介绍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自从加入了世界汉学与中国学国际人才实验班,我已经从课堂和书本中了解了关于中国方方面面的知识,而这一次踏上寻乌的土地,看到脐橙园的果农们正向全世界介绍这里的特产,我期待能将寻乌的文化和智慧、将中国的文明和温度分享给更多巴基斯坦同胞,构建一条跨越国界、沟通民心的‘脐橙之路’。”

来自缅甸的王嘉丽同学说:“当我亲手摘下沉甸甸的脐橙,我才明白了‘乡村振兴’‘科技兴农’真正的内涵——农业不只带来了经济收益,更促进了文化交流,我想把这份‘寻乌经验’介绍到我的家乡,将品牌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介绍给当地种植芒果和木瓜的农民,让更多乡村焕发出和寻乌一样的活力。”

来自厄瓜多尔的伊尔玛同学说:“寻乌厚重的乡土气息和客家文化唤醒了我立志成为一名汉学家的使命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寻乌精神’让我明白了汉学绝非安于书斋中的孤立研究,而是产生于与鲜活现实的对话中,我愿践行寻乌之行的初心——联结中国与厄瓜多尔,成为一座跨越两国的文化桥梁。”

“汉学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上图左三:福冬冬)

南桥镇高排村大夫第壮观的客家围屋,见证着中国乡村治理的“寻乌模式”,体现着客家人亲善睦邻、崇法向善的生存智慧。来自意大利的福冬冬同学说:“感谢世界汉学与中国学国际人才实验班真正开启了我的汉学之旅,这一次来到寻乌,在当地客家朋友的热情招待、朴实谈天、耐心讲解中,我领悟到了‘寻乌模式’的内涵——这是家风祖训的传承,也是‘和合理念’的写照,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社会丰富而多样的素材,让我对‘中国智慧’有了新的理解。”

(上图左三:艺瑟)

来自古巴的艺瑟同学说:“当我了解了‘法治小院’和‘五老调解模式’,当我坐在围屋深广的庭院中体悟着客家人对祖先和长辈的信赖,当我目睹‘枫桥经验’与百姓日常生活的无缝融合,我才真正理解了‘寻乌模式’何以成为社会稳定与繁荣的基石。我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分享到古巴的学界和政界,将‘寻乌模式’的影响力传播到更广大的天地。”

“当好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

(上图左一:达励恩)

寻乌是中国乡村的一个代表,却深刻反映着生态保护、社区发展、文化传承这些人类发展所共同面对的课题。来自美国的达励恩同学说:“我对习近平总书记复信中‘当好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的印象很深——从何洪先护林员和张昌权村书记身上,我找到了融通中外文明的答案:何先生二十六年如一日地守护家乡的森林,保证东江源的清澈;张书记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相联系践行绿色、生态、环保理念,这些都是最真实和温暖的‘中国故事’。世界汉学与中国学国际人才实验班带我走进了中国的乡村和社区,带我领略了中国百姓真实的生活,我也将努力将丰富多样、充满人情味的‘中国故事’讲给全世界。”

(上图前排左:杨慧灵)

来自越南的杨慧灵同学说:“丹溪乡的酿酒厂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山林间整齐排列的青瓷酒坛,岑峰村糯米酒的氤氲香气,这是独属于中国的诗意与浪漫,而比酒香更打动我的是寻乌人对中国传统酒酿文化始终如一的坚守和热爱。这让我联想起总书记在复信中所强调的加强对汉学的研究和阐释——当置身于真正的‘乡土中国’,我才能真正去触摸那些依然在呼吸和传承的文化脉搏。”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上图左:翁诚儒,右:李菲兰)

“研究好中国学问、发挥文明沟通桥梁作用”,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引领着青年汉学家与汉学结伴、和中国同行的脚步。来自墨西哥的翁诚儒同学说:“毛泽东主席曾深入寻乌百姓开展调查研究,而世界汉学与中国学国际人才实验班同样带领我们切身感受了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这对于想成为汉学家的我们而言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通过走访,我了解了寻乌的历史沿革与近年的发展变化,认识到寻乌各级政府为民众提供的政策支持与经济帮扶,而最吸引我的还是客家话的亲切淳厚——作为一名青年汉学家,研究中国方言将是我未来学习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来自古巴的学生李菲兰同学说到:“寻乌让我想到了圣地亚哥,那里是社会主义热忱的建设之地,与寻乌一样拥有‘红色而勇敢’的灵魂。正如总书记曾提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这次寻乌之行也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只有通过真诚的交流互鉴,我才能真正拉近中古两国人民的心灵相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这是汉学研究的当代意义,也是青年汉学家的时代使命。”

“汉学来自中国,汉学属于世界”。寻乌是中国千万乡村的一个缩影,却开启了青年汉学家读懂中国的窗口。作为有志于研究汉学、传播中国故事的使者,世界汉学与中国学国际人才实验班的青年汉学家们为能在促进汉学研究和文明互鉴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而感到无比自豪。

北京语言大学是培养汉学家的摇篮,未来世界汉学与中国学国际人才实验班将会培养出更多融通中外文明的友好使者。他们将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讲述着亲历的“中国故事”,为融通中外文明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属于他们的智慧和力量。

上一条:寻乌实践调研组召开座谈会
下一条:社会实践日记 | 探问发展命题,实践多元共生